楊浩康 Yeung Ho Hong - 皮膚病護理 SkinDisease CareBlog

楊浩康 - 專業皮膚病預防與治療資訊

什麼是生蛇 (帶狀皰疹)? - 由楊浩康(Yeung Ho Hong)醫生講解

楊浩康(Yeung Ho Hong)醫生講解生蛇 (帶狀皰疹)

什麼是生蛇 (帶狀皰疹)?

帶狀皰疹,也俗稱生蛇,是由水痘病毒復發引起的一種皮膚疾病。當我們年幼時感染水痘後,病毒便潛伏在背根神經節中,並可能伴隨我們多年。隨著年齡增長、免疫力下降或因慢性疾病及某些免疫抑制藥物的影響,使得潛伏的病毒再度活化,沿著神經分布呈帶狀區域引發疼痛和皮疹。

帶狀皰疹的臨床表現通常從局部劇烈疼痛、刺痛或灼熱感開始,這些神經痛的感覺往往比皮疹本身更令人不適。數日後,疼痛部位的皮膚出現紅斑,緊接著發展出小水皰,這些水皰往往沿著身體的一側分布,形成狹帶樣的病變區域。常見受累部位包括背部、腰部與側腹部,但頭部、面部及四肢也可能受到影響。部分患者在發病初期還會伴有低燒、虛弱和局部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症狀。

治療帶狀皰疹的關鍵在於早期介入,前三天是治療的黃金時間。如果能盡快使用抗病毒藥物,可以有效縮短病程,減輕症狀,並降低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等併發症的機率。除了抗病毒治療外,疼痛管理也是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,常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、局部止痛藥或必要時採取神經調節藥物。尤其是當帶狀皰疹累及眼部或耳部時,更需要及時就醫,因為這類特殊部位的感染可能引起視力或聽力損失,甚至危及其他重要器官功能。

除了藥物治療,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免疫功能的維持對預防帶狀皰疹亦十分重要。適當的休息、均衡的飲食以及減少過度的壓力,均有助於提升身體的自然防禦能力。針對50歲及以上的人群,接種帶狀皰疹疫苗是一項有效的預防措施。疫苗能幫助降低患帶狀疱疹的風險,從而減少帶狀皰疹及其後續可能引起的長期神經痛困擾。定期健康檢查與預防接種,不僅能及早發現和治療疾病,也能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。

雖然大多數帶狀皰疹患者在接受適當治療後,皮疹會在兩到三週內逐漸消退,但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帶狀後神經痛,也就是在皮疹消退後神經仍持續疼痛,這種痛感可能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。帶狀後神經痛通常表現為持續性銳痛或刺痛,不僅影響日常活動和睡眠質量,也可能對患者的情緒和心理健康造成巨大負擔。針對這一併發症,醫生通常會根據疼痛程度選擇適合的調控藥物,來幫助患者緩解不適。

綜合來看,帶狀皰疹是一種與水痘病毒潛伏感染密切相關的疾病,其發作通常與身體免疫功能的變化有關。了解帶狀皰疹的發病機理、症狀發展及治療策略,對於及早干預和有效管理該疾病至關重要。對於中老年人及免疫力較弱的群體,及早接種疫苗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及在病情初期迅速採取治療措施,都是降低發病風險和減輕併發症負擔的有效方法。這樣不僅能促進快速康復,更有助於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,減少疾病帶來的長期痛苦。

↑ Back to top